题目:数据驱动动力学模型重构、高精度力控与功能设计
报告人:徐鉴 教授(同济大学)
时间:2024年11月15日(周五)20:00
地点:明故宫校区A18-1109会议室
主办单位: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及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智能装备动力学中心、必威西汉姆官网平台、校科协
报告内容摘要:
复杂系统在应用中受到本体设计或环境交互普遍存在的非光滑、时变不确定和环境干扰等因素影响,针对这类问题进行动力学精确建模与调控十分困难,而正在兴起的大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则为此类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本报告针对非光滑力、时变驱动力、复杂结构力模型辨识难点,面向复杂动力学系统高精度力控需求,解决非线性系统功能化设计所面临的挑战,展示了力学元件网络的摩擦力建模方法和基于神经网络的时变驱动力的数据驱动辨识方法的原创性探索,通过提出自适应-神经网络混合控制策略并构造最优控制参数算法实现力控高精度补偿,建立折纸超结构机械智能功能化设计框架,最后,对多物理场引起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数据驱动高维系统动力学建模、复杂环境交互下的深度学习和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报告人简介:
徐鉴,同济大学特聘教授,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博士生导师。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6)。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和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2007),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R2,1998)。曾任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九大代表、《TAML》副主编、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委会主任、上海市力学学会理事长和监事长等。现任同济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多次入选全球前2%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 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和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兼任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共融机器人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专家指导组成员、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力学学报》和《力学季刊》副主编,《Micromechines》、AMS、AMSS和《机器人》等多个期刊编委。早期从事分岔和混沌理论与应用、时滞系统动力学研究,近期从事仿生结构与机器人动力学解析、超低频结构振动抑制和和数据驱动力学建模和智能控制设计。出版专著《Nonlinear Dynamics of Time Delay Systems-Methods and Applications》(Springer,2024)和《输液管动力学分析和控制》(科学出版社,2015),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